排毒餐:疾病篇-消化性潰瘍

消化性潰瘍就是胃、十二指腸等黏膜受到胃酸侵蝕而形成表面組織損傷。

臨床症狀
慢性上腹部疼痛一般都是因為消化性潰瘍所導致的,典型者有規律性、周期性、季節性等特點。

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,好發於兩餐之間,持續不減直至下餐進食後或服用制酸藥物後緩解。

胃潰瘍疼痛的發生較不規則,往往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,經過1~2小時後逐漸緩解,直至下餐進食後再重覆上述過程。

飲食原則
減少飲食對胃酸分泌的刺激,使胃和十二指腸得到充分的休息,促進潰瘍面癒合,緩解疼痛等症狀,避免或減少各類併發症。

不同階段的營養供給如下:
⊕ 急性發作出血期:
  禁食,採用腸外營養補充適宜的熱量。

⊕ 出血停止期:
  冷流食,選擇冷豆漿、冷蛋糕、冷酸奶、冷藕粉等。每2~3小時供予100~150毫升。

⊕ 病情平穩期:
  流食。每日6餐,每次200毫升;少渣半流食,每日5餐;少渣軟飯,每日3~4餐。少量進食牛奶可中和胃酸,緩解疼痛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5996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